一、以政策為導向
立體車庫的市場推廣必須堅持以政策為導向。立體車庫是平衡土地資源與社會民生的重要工具,主要目的并不在于直接盈利,而是通過車庫的建設為社會帶來隱性收益。鑒于此,政府在車庫的建設過程中應調整思路,放寬政策,放開商業配套,從而達到縮短資本回收期,最終達到為建設投資方所接受的目的。在商鋪租金2.2萬元/(年? 車位)、廣告收益2 萬/(年? 車位)、停車收費10 元/h、補貼1.5 萬元/ 車位條件下,地上簡易機械車庫、地上智能機械車庫、地下簡易智能車庫、地下智能升降橫移、地下智能平面移動投資回收周期(回收成本)分別為1、3、5、6、9 年。
二、選擇最優建設模式
立體車庫建設可采用PPP、BOT、EPC 等模式。PPP 模式可將政府、投資方、建設單位、設備廠家以及社會資本統籌納入市場,對促進當地經濟市場與車庫項目的落地有較大幫助。但應注意此類模式由于參與方較多,利益劃分及矛盾沖突應在項目實施前進行妥善處理。
BOT 模式可以減少公共借款和直接投資,既緩和政府的財政負擔[6],又能在多種政策的優惠下使建設方有利可圖,還能兼顧社會效益,可謂一舉多得。此類模式需要建設方具有運營能力,對其要求較高。EPC 模式可作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輔助措施。此模式將設計與施工之間的壁壘打通,對于立體車庫這類手續繁雜、審核復雜、組成多樣的項目能極大減輕業主的負擔。
三、 以用戶友好度為第一要旨
立體車庫作為服務性產品,應始終秉持用戶友好的觀念,建設過程中應著重考慮:1)車庫應采用智能化設備,停取車實行人車分離;2)提升車庫設備運行效率,并將取車操作與移動客戶端進行連接,減少用戶等待時間;3)設專人負責車庫管理與停取車指導;4)提供洗車、充電等配套服務。
四、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
國家應通過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、規范市場經濟活動等手段,鼓勵車庫廠家自主創新,提高性能,降低成本,整體提升立體車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,最終為廣闊市場所接受。